技師學院賽點-中藥傳統技能賽事規程
瀏覽次數: 發布時間: 2016-12-30 16:34:32
2017年阜陽市中職院校技能大賽
醫藥衛生組賽事規程
一、賽項名稱
2017年阜陽市中職院校技能大賽中藥傳統技能比賽
二、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引領中醫藥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展示中醫藥職業教育發展成果,促進院校交流與合作,傳承中醫藥傳統技能,弘揚中醫藥優秀文化,促進高技能中藥人才隊伍建設,激發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提高全社會對技能型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關注,推動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基本原則
秉承“公平公正、開放競賽、教產合作、教學為本、勤儉與安全”的比賽原則,按照“公益性、統一性、專門化和普惠性”的要求,確保大賽廣泛參與、公平競爭、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教、以賽促改、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以學生為主體,進一步深化“教產合作、校企合作”,提高社會參與面,完善制度建設,提升組織水平,努力擴大社會影響,確保大賽取得實效。
四、目的要求
通過競賽,檢驗中職院校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成果,考核與展示各參賽院校學生的崗位通用核心技術、綜合職業能力,引領和促進中職院校中藥專業教學改革,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激發行業企業關注和參與中藥專業教學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中職中藥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水平,提高中藥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促進中藥職業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并促進中藥傳統技能的傳承。
五、競賽范圍
1.《中藥調劑員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中藥調劑員》(2009年修訂)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15年版)
3.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12年版)
4.《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8號)、《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冷藏、冷凍藥品的儲存與運輸管理等5個附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告2013年第38號)、《藥品召回管理辦法》、《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處方管理辦法》、《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藥品政府定價辦法》、《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藥品廣告審查辦法》、《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中藥品種保護條例》、《戒毒條例》(國務院令第597號)、《藥品醫療器械飛行檢查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4號)
六、競賽方式
(一)理論知識
理論知識競賽共計100題,包括90道單項選擇題(4選1)和10道判斷題,每題1分,共計100分。占總成績30%。
(二)技能操作
技能操作分中藥性狀鑒別、中藥真偽鑒別、中藥調劑(含審方理論考試)與中藥炮制4個項目,每個項目的分值比,見表1。各項合成后總分100分,占總成績70%。
表1 技能操作指標體系表
序號 | 項目 | 時間(分鐘) | 配分比值 | 競賽方式 |
1 | 中藥性狀鑒別 | 10 | 20% | 操作 |
2 | 中藥真偽鑒別 | 10 | 20% | 操作 |
3 | 中藥調劑(含審方) | 20 | 5% | 筆試5分鐘 |
25% | 操作15分鐘 | |||
4 | 中藥炮制 | 20 | 30% | 操作 |
總計 | 60 | 100% |
1.中藥性狀鑒別
參賽選手對隨機抽取的一組(每組40味)飲片進行鑒別,并在規定時間內寫出飲片的正名、科名、入藥部位和主要功能(每藥2.5分,共100分)。評分點:(1)中藥飲片正名正字(按藥典名稱,如系炮制品,應寫炮制品名稱,如炒白術,炒白芍);(2)中藥飲片功能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功能為準。比賽時間10分鐘,時間一到,統一交卷,裁判員現場閱卷、評判。
根及根莖類中藥(共109種)
干姜、大黃、山豆根、山藥、川貝母、川芎、廣防己、木香、牛膝、天冬、甘草、升麻、丹參、白芍、白頭翁、白芷、白術、白及、白茅根、白薇、半夏、龍膽、玄參、地黃、地榆、西洋參、百合、百部、當歸、延胡索、防己、防風、麥冬、遠志、赤芍、蒼術、蘆根、苦參、板藍根、知母、澤瀉、茜草、南沙參、香附、桔梗、柴胡、黨參、射干、浙貝母、黃芩、黃芪、漏蘆、藁本、土茯苓、山慈姑、川木香、川牛膝、太子參、天花粉、巴戟天、烏藥、石菖蒲、白前、白蘞、北豆根、北沙參、何首烏、羌活、狗脊、骨碎補、獨活、前胡、秦艽、黃精、葛根、紫菀、人參、三七、三棱、川烏、千年健、天麻、天南星、片姜黃、附子、紅大戟、京大戟、草烏、徐長卿、黃連、鎖陽、續斷、綿馬貫眾、威靈仙、川芎、紫草、郁金、銀柴胡、玉竹、仙茅、莪術、粉萆薢、高良姜、胡黃連、麻黃根、重樓、商陸、紅景天、甘遂
皮及莖木類(共30種)
地骨皮、肉桂、合歡皮、杜仲、牡丹皮、厚樸、秦皮、桑白皮、黃柏、大血藤、川木通、天仙藤、蘇木、竹茹、皂角刺、沉香、忍冬藤、雞血藤、鉤藤、桂枝、通草、土荊皮、白鮮皮、苦楝皮、香加皮、首烏藤、絡石藤、海風藤、桑寄生、槲寄生
花及葉類中藥(共30種)
丁香、月季花、合歡花、紅花、辛夷、金銀花、玫瑰花、菊花、野菊花、槐花、側柏葉、荷葉、桑葉、銀杏葉、淡竹葉、番瀉葉、雞冠花、松花粉、旋覆花、密蒙花、款冬花、生蒲黃、夏枯草、枇杷葉、淫羊藿、紫蘇葉、西紅花、芫花、洋金花、大青葉
果實、種子類中藥(共56種)
八角茴香、大棗、山楂、女貞子、小茴香、馬兜鈴、五味子、牛蒡子、王不留行、車前子、火麻仁、使君子、瓜蔞、枳實、川楝子、木瓜、烏梅、決明子、苦杏仁、砂仁、枳殼、梔子、山茱萸、千金子、馬錢子、桃仁、補骨脂、吳茱萸、連翹、枸杞子、檳榔、豆蔻、葶藶子、金櫻子、沙苑子、陳皮、酸棗仁、菟絲子、牽牛子、肉豆蔻、芥子、覆盆子、槐角、地膚子、化橘紅、鴉膽子、柏子仁、蔓荊子、薏苡仁、訶子、蒼耳子、路路通、芡實、白扁豆、木蝴蝶、橘核
全草類中藥(共31種)
小薊、馬齒莧、石斛、燈心草、青蒿、魚腥草、茵陳、益母草、麻黃、薄荷、車前草、仙鶴草、半邊蓮、半枝蓮、老鸛草、伸筋草、佩蘭、金錢草、卷柏、澤蘭、細辛、荊芥、香薷、蒲公英、廣藿香、馬鞭草、旋復花、積雪草、穿心蓮、木賊、肉蓯蓉
動物類中藥(共25種)
土鱉蟲、水牛角、水蛭、地龍、全蝎、牡蠣、龜甲、雞內金、穿山甲、桑螵蛸、斑蝥、烏梢蛇、珍珠、石決明、金錢白花蛇、鹿茸、蟾酥、蛤蚧、蘄蛇、僵蠶、鱉甲、海螵蛸、蜈蚣、蟬蛻、阿膠
礦物類中藥(共14種)
石膏、白礬、芒硝、玄明粉、朱砂、自然銅、青礞石、雄黃、紫石英、滑石、磁石、赭石、爐甘石、硫黃
其他類中藥(共17種)
兒茶、冬蟲夏草、靈芝、青黛、昆布、茯苓、豬苓、雷丸、沒藥、乳香、安息香、蘇合香、五倍子、天竺黃、海金沙、冰片、馬勃
2.中藥真偽鑒別
考試范圍分別為120味(見表2)中藥,每組中藥中有正品、偽品或劣質品。由參賽選手隨機抽取1組(每組20味中藥)進行鑒別,按序號分別對檢品是正品還是偽劣品進行判斷,并在相應欄目下打鉤。每藥5分,共100分,比賽時間10分鐘,時間一到,統一交卷。
評分點:凡符合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品種及其特定的部位者為“正品”;不符合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品種及其特定的部位,或有摻雜、變質等現象者為“偽劣品”。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2015年版《中國藥典》的有關規定進行界定。
表2 中藥真偽鑒別品種目錄
序號 | 品種 | 序號 | 品種 | 序號 | 品種 |
1 | 人參與偽劣品 | 2 | 天麻與偽劣品 | 3 | 川貝母與偽劣品 |
4 | 大黃與偽劣品 | 5 | 黃芪與偽劣品 | 6 | 巴戟天與偽劣品 |
7 | 柴胡與偽劣品 | 8 | 三七與偽劣品 | 9 | 何首烏與偽劣品 |
10 | 西洋參與偽劣品 | 11 | 延胡索與偽劣品 | 12 | 山藥與偽劣品 |
13 | 半夏與偽劣品 | 14 | 羌活與偽劣品 | 15 | 牛膝與偽劣品 |
16 | 黃連與偽劣品 | 17 | 黃精與偽劣品 | 18 | 木香與偽劣品 |
19 | 龍膽與偽劣品 | 20 | 當歸與偽劣品 | 21 | 白術與偽劣品 |
22 | 制川烏與偽劣品 | 23 | 天花粉與偽劣品 | 24 | 玄參與偽劣品 |
25 | 附子與偽劣品 | 26 | 桔梗與偽劣品 | 27 | 葛根與偽劣品 |
28 | 防風與偽劣品 | 29 | 蒼術與偽劣品 | 30 | 雞血藤與偽劣品 |
31 | 槲寄生與偽劣品 | 32 | 大血藤與偽劣品 | 33 | 海風藤與偽劣品 |
34 | 川木通與偽劣品 | 35 | 蘇木與偽劣品 | 36 | 皂角刺與偽劣品 |
37 | 通草與偽劣品 | 38 | 地骨皮與偽劣品 | 39 | 牡丹皮與偽劣品 |
40 | 厚樸與偽劣品 | 41 | 番瀉葉與偽劣品 | 42 | 蒲黃與偽劣品 |
43 | 紅花與偽劣品 | 44 | 金銀花與偽劣品 | 45 | 補骨脂與偽劣品 |
46 | 酸棗仁與偽劣品 | 47 | 小茴香與偽劣品 | 48 | 紫蘇子與偽劣品 |
49 | 蔓荊子與偽劣品 | 50 | 胖大海與偽劣品 | 51 | 桃仁與偽劣品 |
52 | 萊菔子與偽劣品 | 53 | 菟絲子與偽劣品 | 54 | 女貞子與偽劣品 |
55 | 五味子與偽劣品 | 56 | 枳實與偽劣品 | 57 | 山茱萸與偽劣品 |
58 | 車前子與偽劣品 | 59 | 連翹與偽劣品 | 60 | 吳茱萸與偽劣品 |
61 | 烏梅與偽劣品 | 62 | 葶藶子與偽劣品 | 63 | 檳榔與偽劣品 |
64 | 枳殼與偽劣品 | 65 | 化橘紅與偽劣品 | 66 | 麻黃與偽劣品 |
67 | 廣藿香與偽劣品 | 68 | 薄荷與偽劣品 | 69 | 石斛與偽劣品 |
70 | 澤蘭與偽劣品 | 71 | 金錢草與偽劣品 | 72 | 茯苓與偽劣品 |
73 | 豬苓與偽劣品 | 74 | 海金沙與偽劣品 | 75 | 冬蟲夏草與偽劣品 |
76 | 青黛與偽劣品 | 77 | 乳香與偽劣品 | 78 | 羚羊角與偽劣品 |
79 | 土鱉蟲與偽劣品 | 80 | 綿馬貫眾與偽品 | 81 | 白薇與偽劣品 |
82 | 威靈仙與偽劣品 | 83 | 山豆根與偽劣品 | 84 | 銀柴胡與偽劣品 |
85 | 北沙參與偽劣品 | 86 | 麥冬與偽劣品 | 87 | 茜草與偽劣品 |
88 | 石菖蒲與偽劣品 | 89 | 澤瀉與偽劣品 | 90 | 烏藥與偽劣品 |
91 | 白及與偽劣品 | 92 | 仙茅與偽劣品 | 93 | 川牛膝與偽劣品 |
94 | 黃柏與偽劣品 | 95 | 肉桂與偽劣品 | 96 | 秦皮與偽劣品 |
97 | 香加皮與偽劣品 | 98 | 砂仁與偽劣品 | 99 | 沙苑子與偽劣品 |
100 | 鎖陽與偽劣品 | 101 | 雷丸與偽劣品 | 102 | 沒藥與偽劣品 |
103 | 冰片與偽劣品 | 104 | 蘆薈與偽劣品 | 105 | 天竺黃與偽劣品 |
106 | 蛤蚧與偽劣品 | 108 | 僵蠶與偽劣品 | 107 | 鱉甲與偽劣品 |
109 | 雞內金與偽劣品 | 110 | 蘄蛇與偽劣品 | 111 | 石決明與偽劣品 |
112 | 全蝎與偽劣品 | 113 | 金錢白花蛇與偽劣品 | 114 | 珍珠與偽劣品 |
115 | 阿膠與偽劣品 | 116 | 穿山甲與偽劣品 | 117 | 玄明粉與偽劣品 |
118 | 升麻與偽劣品 | 119 | 西紅花與偽劣品 | 120 | 鹿茸與偽劣品 |
3.中藥調劑
參賽選手根據《處方管理辦法》和審方原則進行處方審查。
評分點:(1)處方前記、正文、后記內容是否完整;(2)中藥別名改成正名、注明并開藥物、有無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無重復用藥;(3)處方應付常規,中藥特殊煎煮,特殊處理等;(4)處方中需要臨時炮制的藥物,寫出操作方法和炮制目的;(5)根據《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找出毒性中藥并答出劑量和用法。共10分,分數計入中藥調劑總分數內,比賽時間5分鐘,時間一到,統一交卷。
中藥調劑操作比賽采取無藥斗抓藥方式進行,處方中藥分別裝在相同規格的容器內,隨機擺放在工作臺正前方,藥盒上不注藥名。參賽選手需在規定時間內,按照中藥處方調配操作規程,調配3劑中藥(每劑中藥不超過10味)。參賽選手自帶戥秤。具體要求見《中藥處方調配評分表》。
評分點:操作規范,調配正確,劑量準確,調配速度。(1)準備有序:調劑前準備,包括著裝、驗戥、上臺紙、檢查戥稱及沖筒是否潔凈、臺面清潔等;(2)規范操作:包括審方、分劑量、調配、藥物特殊處理、復核、簽名、包包、捆扎、清場等;(3)準確稱量:稱量要求準確,包括單劑和三劑重量誤差;(4)熟練快捷:包括動作熟練、飲片擺放標準,完成時間等;(5)發藥交待:核對患者姓名,雙手遞藥,禮貌用語,交待清楚煎煮方法,重點介紹需特殊處理中藥的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項。
程序:熟悉藥斗→調劑前準備→抽取處方(開始計時)→調配→包包、捆扎
→報告完畢(計時結束)→發藥→清場。開始計時以裁判口令為準。
4.中藥炮制
比賽范圍為炒黃、炒焦、麩炒、酒炙、蜜炙、醋炙、鹽炙和砂燙八種炮制方法的30種藥材(見表3)。參賽選手應在20分鐘內,按規定程序完成2種中藥的炮制操作。比賽的生藥用量為50-200g(每味藥的用量由命題組確定);參賽選手比賽時飲片的凈制操作、分檔操作、炙法中的拌潤操作,均需由選手自己完成;砂燙法的輔料用河砂,不用油砂;麩炒法的輔料用麥麩,不用糖麩或蜜麩。
表3 中藥炮制品種目錄
類別 | 中藥品種 |
炒黃 | 王不留行、萊菔子、決明子、瓜蔞子 |
炒焦 | 麥芽、川楝子、梔子、山楂 |
麩炒 | 薏苡仁、山藥、白術、枳殼 |
砂燙 | 鱉甲、骨碎補、炮姜 |
類別 | 中藥品種 |
炒黃 | 王不留行、萊菔子、決明子、瓜蔞子 |
炒焦 | 麥芽、川楝子、梔子、山楂 |
麩炒 | 薏苡仁、山藥、白術、枳殼 |
酒炙 | 白芍、當歸、丹參、川牛膝 |
蜜炙 | 甘草、黃芪、枇杷葉、百合 |
醋炙 | 延胡索、三棱、青皮 |
鹽炙 | 澤瀉、小茴香、黃柏、補骨脂 |
砂燙 | 鱉甲、骨碎補、炮姜 |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中藥性狀鑒別評分表(1)
中藥性狀鑒別評分表(1)
賽位號: 考題號: 比賽用時: 成績:
編號 | 名稱 | 科名 | 藥用部位 | 功效 | 得分 | 編號 | 名稱 | 科名 | 藥用部位 | 功效 | 得分 |
1 | 2 | ||||||||||
3 | 4 | ||||||||||
5 | 6 | ||||||||||
7 | 8 | ||||||||||
9 | 10 | ||||||||||
11 | 12 | ||||||||||
13 | 14 | ||||||||||
15 | 16 | ||||||||||
17 | 18 | ||||||||||
19 | 20 | ||||||||||
21 | 22 | ||||||||||
23 | 24 | ||||||||||
25 |
監考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長簽字: 年 月 日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中藥性狀鑒別評分表(2)
賽位號: 考題號: 比賽用時: 成績:
中藥性狀鑒別評分表(2)
編號 | 名稱 | 科名 | 藥用部位 | 功效 | 得分 | 編號 | 名稱 | 科名 | 藥用部位 | 功效 | 得分 |
26 | 27 | ||||||||||
28 | 29 | ||||||||||
30 | 31 | ||||||||||
32 | 33 | ||||||||||
34 | 35 | ||||||||||
36 | 37 | ||||||||||
38 | 39 | ||||||||||
40 | 41 | ||||||||||
42 | 43 | ||||||||||
44 | 45 | ||||||||||
46 | 47 | ||||||||||
48 | 49 | ||||||||||
50 | |||||||||||
總計 |
監考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長簽字: 年 月 日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中藥性狀鑒別評分標準
中藥性狀鑒別評分標準
項目 | 評分標準 |
藥名及功效分類書寫 | 每位選手識別50種中藥材或飲片,每種2分,其中,中藥名稱1分,科名1分,藥用部位0.5分,功效0.5分,總分100分。中藥名稱寫錯,不得分。 |
中藥名稱以2015版藥典的正名正字為準。2015年版《中國藥典》作為單一品種收載的中藥炮制品,必須按單列的名稱書寫;同一中藥不同炮制品寫出中藥名稱即可。 | |
書寫藥名必須清楚,一個字太潦草導致評委無法辨認的,視為錯字;整個藥名太潦草無法辨認的,則視為答錯。 | |
中藥的功效為2015年版《中國藥典》記載該藥的功效,功效較多時,只寫出其中兩個功效即可。 |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中藥真偽鑒別評分表
賽位號: 考題號: 比賽用時: 成績:
中藥真偽鑒別評分表
編號 | 標注藥名 (按標簽藥名填寫) |
正品 | 偽劣品 | 得分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總計 |
監考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長簽字: 年 月 日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中藥調劑審方審核評分表
中藥調劑技能比賽處方審查項目 | 得分 | ||
審 查 處 方 10 分 |
別名改成正名 | ||
毒性藥是否超量 | |||
有無配伍禁忌 | |||
注明并開藥物 | |||
有無特殊處理藥物 | |||
處方應付 | |||
備注 |
監考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長簽字: 年 月 日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中藥調劑審方審核評分標準
中藥調劑審方審核評分標準
項目 | 審方要求 | 扣分項目 | 得分 |
處方格式 | 處方前記從科別、日期、性別、年齡等是否符合《處方管理辦法》中相關規定,找出處方中不規范之處。 | ||
處方后記從醫師簽名、劑數、藥價、取藥號等是否符合《處方管理辦法》中相關規定,找出處方中不規范之處。 | |||
處方類別從普通處方、兒科處方、急診處方、外用處方等是否符合《處方管理辦法》中相關規定,找出處方中不規范之處。 | |||
處方藥物 用名 |
處方藥物用名以2015版《中國藥典》為依據,正確書寫藥名和炮制品名,找出不規范藥物用名。 | ||
臨床診斷 | 找出處方不規范適應證用語 | ||
配伍禁忌 | 妊娠禁忌、十九畏、十八反等配伍禁忌以2015版《中國藥典》為依據,找出處方中不規范之處。 | ||
有毒 中藥 |
有毒中藥的限量以2015版《中國藥典》為準。找出處方中有毒中藥用量不規范之處。 | ||
煎法服法用量 | 找出處方中煎法服法用量的不規范之處。 | ||
特殊用法 | 先煎的26種中藥:制川烏、制草烏、生瓦楞子、生石決明、生牡蠣、生珍珠母、生蛤殼、生紫貝齒、生龍骨、生龍齒、水牛角、生龜甲、生鱉甲、鹿角片、生白石英、生紫石英、生花蕊石、生鐘乳石、寒水石、生自然銅、生磁石、生赭石、生石膏、生禹余糧、鐵落、無名異。 | ||
后下的11種中藥:生大黃、苦杏仁、豆蔻、砂仁、陽春砂、薄荷、藿香、荊芥、佩蘭、番瀉葉、鉤藤。 | |||
包煎的10種中藥:車前子、葶藶子、生蒲黃、蒲黃、馬勃、海金沙、五靈脂、蠶沙、滑石粉、旋覆花。 | |||
一個處方中以上項目不規范之處全部找出者,得2.5分;少一處或多一處,不得分。 |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中藥調劑操作比賽評分標準
中藥調劑操作比賽評分標準
項目 | 評分細則 |
1.操作規 范(50分) |
(1)審核處方(10分):為了合理利用比賽時間,于賽前單人單桌進行處方審查。處方由大賽專家組擬定,參賽選手須按《處方管理辦法》之規定認真審查,指出方中錯誤之處并改正。處方審查內容包括處方前記、正文(中藥別名、并開、腳注、處方應付、配伍禁忌、毒性中藥用量與用法等)、后記等。審方時間5分鐘,審查完畢由裁判員集體按標準答案閱卷評分。 |
(2)驗戥準備(5分):著裝(束緊袖口),戴帽(前面不漏頭發);衣帽清潔(前面不漏頭發)、雙手清潔、指甲合格;檢查戥子是否潔凈;檢查沖筒是否潔凈;審慎、包裝紙(臺紙)整齊放置;持戥(左手持戥,虎口向上,手形如“佛手”);查戥(戥砣相符、戥桿、戥盤上下干凈,戥繩不繞,戥盤水平);校戥(舉戥齊眉,面向顧客,左手不挨戥) | |
(3)分劑量(5分):為使一方多劑的分劑量均勻準確,參賽選手在調配時,應采用“等量遞減”、“逐劑復戥”分劑量,不可主觀估量或隨意抓配。 | |
(4)調配(10分):按序逐味調配,單味間隔平放在包藥紙上,使其互相之間易于區分。不可混放一堆,調配時,左手持戥桿,右手心向下取藥放入戥盤內,不可用戥盤撮藥。先稱松泡等特殊藥物并按規定位置排放的也視為正確。整個調配過程必須做到無混雜、無散落、無遺漏、無錯配等。配方過程中,如果將飲片撒到臺面上,允許揀回,不揀回的或者落到地上的均視為有散落現象;兩種以上藥物堆放在一起不易區分的視為混雜。 | |
(5)特殊藥物處理(5分):處方中有需特殊處理的藥物,如先煎、后下、包煎、沖服、烊化、另煎等,必須使用統一準備的包裝紙單包并注明藥名及用法(四角包或五角包),要求藥包平整美觀規格一致,不散不漏,牢固整齊規范。單包藥應放于各劑藥袋的上面。 注意:先煎、后下、包煎、沖服、烊化、另煎等特殊藥物不以“腳注”形式注明,由參賽選手自己判斷;單包的飲片需要包四角包或五角包,并放于各劑藥袋的上面。藥袋開口處對折一下即可,再將所有調配藥劑裝入塑料袋中。 |
|
(6)復核與裝袋(5分):處方調配完畢,必須核對,核對時須看方逐項進行全面細致的核對,確認無誤后方可裝袋,并在處方上簽字。 包裝采用藥袋,包前須將病人姓名、處方號等填寫清楚。藥物裝袋后要折口,并在藥袋右上角逐一注明選手準考證號。選手在調配過程中或復核時如果發現有問題,允許及時糾正。 |
|
(7)發藥交待(5分):為了節省時間,發藥時應向患者或其家屬交待的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時間、煎藥時間、煎煮方法、用法用量、飲食禁忌、需要特殊處理中藥的用法、自備“藥引”的用法等內容,參賽選手可直接在事先備好印有中藥煎服法及注意事項的藥袋選項欄上選擇打鉤即可(只需填1個藥袋),空項應劃線。 | |
(8)及時清場(5分):調配完畢后要及時徹底清場,做到物歸原處、臺面干凈。清場后要向評委口頭報告“操作完畢”,并將所配處方交給評委。 | |
2.稱量準確(30分) | 本次比賽中,設立了“五劑總重量誤差率”和“單劑最大誤差率”兩個稱量準確度評價指標。選手操作完畢后,在本人及評委監督下,由工作人員負責對其調配的五劑中藥進行稱重,減去藥袋重量后的凈重作為評分依據(藥袋及單包用紙的重量均已提前標定,并在藥袋的左上角注明)。 (1)五劑總量誤差率(15分):是指參賽者所調配的五劑中藥的總量與處方五劑總量的誤差率。 (2)單劑最大誤差率(15分):是指參賽者所調配的五劑中藥中,實配單劑重量與處方單劑重量誤差最大的值。 |
3.熟練快捷(調配時間20分) | 在本次比賽中,以調配時間作為參賽人員操作熟練程度的評價指標。開始時間以評委指令為準,截止時間以參賽者口頭報告“操作完畢”的時間為準,限時13分鐘。 |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中藥調劑操作比賽評分表
賽位號: 處方號: 調劑用時: 成績:
中藥調劑操作比賽評分表
項目 | 要求與扣分標準 | 扣分 項目 |
得分 |
1.審核處方(10分) | 賽前單獨進行,單獨閱卷評分。 | ||
2.驗戥準備(5分) | 著裝(束緊袖口)戴帽(前面不漏頭發),衣帽清潔,雙手清潔、指甲合格,得1分,否則扣1分。 | ||
檢查戥子是否潔凈,審慎、包裝紙整齊放置,得1分,否則扣1分。 | |||
持戥(左手持戥,手心向上),查戥,校戥(面向顧客,左手不挨戥),得3分,否則扣3分。 | |||
3.分戥稱量(5分) | 調配時逐劑減戥稱量的得5分;一次未減戥稱量或大把抓藥或總量稱定后憑經驗估分的扣1分。 | ||
4.按序調配、單味分列(10分) | 按序調配、單味分列、無混雜、無散落、無遺漏、無錯配等現象的得10分;稱量排放順序混亂的扣1分;藥物混雜的扣1分;藥物撒在臺面上未揀回或撒在地上的扣1分;抓錯一味藥,調配不得分(扣10分)。 | ||
5.單包注明(5分) | 應先煎、后下等特殊藥物按規定單包并注明的得5分;腳注處理錯誤或未單包的扣5分,單包后未注明或標注錯誤的扣1分。 | ||
6.復核裝袋(5分) | 處方調配完畢后看方對藥,認真核對,確認無誤后裝袋折口,處方簽字、藥袋上注明考號的得5分;核對不認真,沒有看方對藥的扣0.5分;存在缺味、錯配現象沒有發現的扣3分;裝袋后未折口的扣0.5分,處方簽字(大藥袋寫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不合要求的扣0.5分,藥袋未標注考號的扣0.5分。 | ||
7.發藥交待(5分) | 發藥交待的內容(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時間、煎藥時間、飲食禁忌等)均按要求在藥袋上注明的得5分;未注明的扣5分;標注時有漏項的每項扣1分。 | ||
8.及時清場(5分) | 調配工作完成后及時清場,做到物歸原處、清潔戥盤、戥稱復原、工作臺整潔的得5分。戥盤未清潔扣1分;戥稱未復原扣1分;工作臺不整潔扣2分。 | ||
9.總量誤差率(15分) | 低于±1.00%的,得15分;±1.01-2.00%的,扣3分(得12分);±2.01-3.00%的,扣6分(得9分);±3.01-4.00%的,扣9分(得6分);±4.01-5.00%的,扣12分(得3分);超過±5.00%的不得分。 | ||
10.單劑最大誤差率(15分) | 低于±1.00%的,得15分;±1.01-2.00%的,扣3分(得12分);±2.01-3.00%的,扣6分(得9分);±3.01-4.00%的,扣9分(得6分);±4.01-5.00%的,扣12分(得3分);超過±5.00%的不得分。 | ||
11.調配時間(20分) | 在9分鐘內完成的,得20分;在9.01-10分鐘內完成的,得19分;在10.01-11分鐘內完成的,得18分;在11.01-12分鐘內完成的,得17分;在12.01-13分鐘內完成的,得15分;在13.01-14分鐘內完成的,得10分;在14.01-15分鐘內完成的,得5分;超過15分鐘,調配不得分。 | ||
合計 |
計時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長簽字: 年 月 日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中藥調劑操作比賽稱重記錄及稱量誤差率計算表
中藥調劑操作比賽稱重記錄及稱量誤差率計算表
賽位號: 處方號: 成績:
考號 | 第一劑 重量(克) |
第二劑 重量(克) |
第三劑 重量(克) |
三劑總凈重量(克) | 三劑總量 誤差率(%) |
單劑最大 誤差率(%) |
|||
毛 | 毛 | 毛 | |||||||
凈 | 凈 | 凈 | |||||||
毛 | 毛 | 毛 | |||||||
凈 | 凈 | 凈 | |||||||
毛 | 毛 | 毛 | |||||||
凈 | 凈 | 凈 | |||||||
毛 | 毛 | 毛 | |||||||
凈 | 凈 | 凈 | |||||||
毛 | 毛 | 毛 | |||||||
凈 | 凈 | 凈 | |||||||
毛 | 毛 | 毛 | |||||||
凈 | 凈 | 凈 | |||||||
毛 | 毛 | 毛 | |||||||
凈 | 凈 | 凈 |
監考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長簽字: 年 月 日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中藥炮制技能操作評分表
中藥炮制技能操作評分表
賽位號: 組別號: 競賽用時: 成績:
項目 | 標準分 | 測試標準 | 扣分 | 得分 |
準備 | 5 | 器具潔凈齊全、擺放合理;生藥及輔料稱取規范、稱量準確 | ||
凈制 | 5 | 凈制操作規范,飲片凈度符合《中國藥典》及《中藥飲片質量標準通則(試行)》之規定 | ||
預熱 | 5 | 火力控制適宜,投藥時間恰當 | ||
投藥 | 5 | 生藥及輔料投放操作規范 | ||
翻炒 | 10 | 翻炒動作嫻熟,操作規范 | ||
出鍋 | 5 | 出鍋及時,藥屑及輔料處理規范;炮制品存放得當 | ||
清場 | 5 | 按規程清潔器具,清理現場;飲片和器具歸類放置 | ||
炮制程度 | 60 | 炮制后飲片質量應符合《中國藥典》及《中藥飲片質量標準通則(試行)》之規定。適中率95%以上,60分;適中率80%-95%,50分;適中率70%-80%,40分;適中率60%-70%,30分;適中率50%以下,不超過20分。 | ||
合計 | 100 |
計時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員簽字: 年 月 日
裁判長簽字: 年 月 日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中藥炮制技能操作評分細則
中藥炮制技能操作評分細則
項目 | 要求與扣分標準 |
1.準備 | (1)器具 操作要求:抽簽后,根據飲片炮制的需要,準備整個炮制操作過程所需的器具。清潔干凈后,擺放在規定的位置。除通用器具外,凈制或炮制時還需根據操作需要合理選擇籮、簸箕、鐵絲篩、笊籬。 扣分細則:①器具要潔凈,炒前未清潔炒藥鍋者,扣1分;②器具要一次準備齊全,操作過程中,每再準備一種器具,扣0.5分;③器具擺放不合理或擺放雜亂者扣1分。 (2)稱量 操作要求:稱量操作要規范。根據抽簽中規定炮制用飲片的重量,正確稱量;若用輔料,應根據《中國藥典》的規定,經計算用量后,再稱量。 扣分細則:①稱量前不歸零者,扣1分;②稱量后稱盤不放回原位置者,扣0.5分;③操作完畢后不關機者,扣0.5分;④稱量的質量要準確,差異超過±5%者,扣1分。 |
2.凈制 | 操作要求:藥物炒前應凈制,凈制操作要規范。應根據不同飲片合理使用籮、簸箕、鐵絲篩等凈制器具。 扣分細則:①未凈制者,不得分;②凈制使用器具不合理者,扣1分;③飲片散落到臺面上未揀回者,扣1分;④散落到地面上者,扣1-2分。 |
3.預熱 | 操作要求:預熱操作規范。打開煤氣罐閥門、燃氣灶開關,控制火焰大小在飲片炮制時所需火力范圍內。操作要熟練,姿勢要大方得體,點火后不得因操作者原因導致火焰中途熄滅。預測鍋溫方法得當,有適當的火力判斷方法。 扣分細則:①不預熱,或違反操作規程造成事故者,不得分;②火焰大小明顯不符合規定者,扣1分;③中途熄火者,扣1分;④投藥前,未用合適的判斷方法預測鍋溫者,扣1分。 |
4.投藥 | 操作要求:生藥及輔料投放操作規范。鍋溫適宜后,應迅速投入藥物。投入輔料要快速,并攤撒均勻。手法要得當。 扣分細則:①投藥操作嚴重失誤者,不得分。②投藥操作明顯緩慢者,扣1分;③投藥時操作手法有誤者,扣1分;④投藥效果欠佳者,扣1分;⑤麩炒時,麩皮攤撒不勻者,扣1分;⑥砂燙時,河砂用量有誤者,扣1分。 |
5.翻炒 | 操作要求:翻炒操作要規范。動作嫻熟、翻炒均勻,姿勢要大方得體,飲片不得翻出鍋外。 扣分細則:①操作嚴重失誤者,不得分;②中途熄火者,扣1分;③翻炒明顯不熟練、不均勻者,扣1分;④翻炒時,飲片散落到臺面上未揀回者,扣1分;⑤翻炒時,飲片散落到地面上者,扣1-2分。 |
6.出鍋 | 操作要求:出鍋前,應先熄火。出鍋要迅速、及時,藥物、藥屑及輔料處置操作要規范。炮制后的飲片應存放于規定的容器內。 扣分細則:①操作嚴重失誤者,不得分;②未先熄火就出鍋者,扣1分;③出鍋明顯不迅速者,扣1分;④出鍋后,炊帚等易燃物品放在鐵鍋內者,扣1分;⑤除去麩皮、碎屑操作不規范者,扣1分;⑥未除去碎屑者,扣1分;⑦出鍋時,飲片散落到臺面上未揀回者,扣1分;⑧出鍋時,飲片散落到地面上者,扣1-2分。 |
7.清場 | 操作要求:按規程清潔器具,清理現場。炮制后的飲片應放于規定的容器(搪瓷盤或盆)內,擺放在展示桌規定的位置上。所用器具要清洗干凈,放回到比賽前的位置上。 扣分細則:①操作嚴重失誤者,不得分;②器具未清潔者扣1分,清潔不徹底者扣0.5分;③器具未放回原始位置或擺放雜亂者,扣1分;④操作臺面不整潔者,扣1分;⑤未關閉煤氣罐閥門者,扣1分;⑥藥屑及輔料未倒入垃圾桶者,扣1分。 |
8.炮制程度 | 程度要求:炮制后飲片質量應符合2015年版《中國藥典》及《中藥飲片質量標準通則(試行)》之規定。 根據飲片的特點,選擇計算適中率的方法:不及和太過現象明顯且容易挑撿者,在炮制后的飲片中選取生片和糊片,合并稱重,計算適中率。對不易挑撿者,用四分法隨機選取飲片量的八分之一,挑撿出適中者,計算適中率。 適中率≥95%,60分;80%≤適中率<95%,50分-59分; 70%≤適中率<80%,40分-49分;60%≤適中率<70%,30分-39分;50%≤適中率<60%,20分-29分;適中率<50%,0分-19分。 不及或太過者,是指炮制后的飲片不符合《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所規定的。 |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選手成績表
選手成績表
考號: 姓名: 學校:
競賽項目 | 分項分數 | 系數 | 總分 | |
中藥性狀鑒別(滿分100分) | 20% | |||
中藥真偽鑒別(滿分100分) | 20% | |||
中藥調劑 (滿分100分) |
中藥調劑審方(10分) | 30% |
||
中藥調劑操作(90分) | ||||
中藥炮制(滿分100分) | 30% |
備注:個人總分表由裁判組填寫,并存檔備查。
填寫人: 裁判長: 年 月 日
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技能操作
競賽選手總分統計表
競賽選手總分統計表
序號 | 考號 | 姓名 | 中藥性狀鑒別 (分) |
中藥真偽鑒別 (分) |
中藥調劑 (分) |
中藥炮制 (分) |
總分 | 總名次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填寫人: 裁判長: 年 月 日